查看原文
其他

道德审判之后回归法治审判:“江歌案”昨天开庭,自媒体关注度却不如一个月前

2017-12-12 学术之路 学术之路

12月11日,中国女留学生江歌被杀一案在日本东京开庭审理。今天我们看到如下一则消息:此前,围绕“江歌案”的各种话题在社交媒体疯狂刷屏,各路自媒体蜂拥而至。根据新榜日常连续监测的49万公众号,最高峰的时候,11月13日-15日,三天共有9501篇推文涉及“江歌”,产生221篇10w+爆文。相比之下,昨天,共有1992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涉及“江歌”话题,其中产生35篇10w+,原创内容291篇。和一个月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相比,从数据上看,“江歌案”真正开庭受理,大家的关心热度反而下降很多。


可能从上述消息来看自媒体对于本案的关注度降低了,是不太好的现象,但是从法治的角度来看,这是我们法律人想看到的现象。让道德审判之后回归法治审判吧,让我们把案件的关注焦点从对刘鑫的道德审判回归到对陈世峰的法律审判吧,这样才能还事实真相,还受害人一个公正的判决。


当前,各种案件发生后,特别是刑事案件发生后,我们看到各种自媒体蜂拥而上,标题党,断章取义,战队的现象普遍存在,害得某知名学者评论道:“人们逐渐喜欢,立场站在哪里,哪里就是真相。活在当下,如果坚持立场与真相的分离,又没法做私家侦探亲力调查,有时几乎丧失了辨认信息真伪的能力。”案件的发生后我们往往看看一些自媒体平台,简单的罗列一下案情,然后挑选一些惹人眼球的字眼与事实,然后作为二级标题,重点标注,就这样一个复杂的案情被其简单的描述为一个道德缺失、道德败坏的事情,而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往往也比较关注这些八卦新闻。这样我们早已习惯了一个事件爆出后一周后事情反转,网上惊呼被骗了,纷纷转发守脑如玉的文章,就这样这个事情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经过我们的简单统计,我们发现每周都会爆出此类新闻,大家的时间被消耗在等待事实真相,吐槽上。


而作为法律人的我们,我们的言行往往成为事件不断发酵的注脚,我们基于如果,那么的评论被当成了既定的事实,极少数人的评论被当成了我们法律界的声音。我们越来越的看到,一个典型事件发生后往往被疯狂转载的法律观点仅那么一两个人的,而更多法律人则是在朋友圈简单评论两句,最多再群里如果那么的探讨着。面对这样的事实,我越来越排斥关注具体个案,特别是当下被报道出来的个案,我们不知道哪些是真实的报道,哪些是人为的猜测甚至杜撰。而随着案件事实的被报道出来,如果没有新的狗血事实,大家往往选择将其一带而过,又去追寻下一个热点了。


努力让人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是我们的最高司法追求,我们也需要更多职业群体的朋友关注个案,提供不同的分析视角,但是不宜每次都拿出道德的靶子作为评论的主战场。多一些对法律的敬畏,对事实的探寻,少一些谣言和谩骂,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法治之路吧。当然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不少有责任的职业媒体人,不断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真实的还原事实的真相,不少法律人通过个人的自媒体平台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普及法律常识,这是应该被点赞的。


法治之路,不仅仅需要我们适用法律,而且需要我们理性的处理社会矛盾与社会关切。我们认为当前普法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非专业人士,更应该全面普及到法律人中,我们应该学会如果正确归纳事实,如果回应社会关切,如果分析法律争议,如果表达个人观点,如果运营自媒体平台正确理性传达法律评价,这是将一个漫长的道路,期待您的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